November 26, 2007

聽海的哲學家


原題:Leibniz et le bruit de la mer
出處:Philosophie no14, p.73, novembre 2007
作者:Blaise Bachofen

聽濤聞浪,這有什麼複雜的?錯了。在德國思想家萊布尼茲
眼中,聆聽海浪簡直再複雜不過了,因為當我們思考或知覺
一樣事物,往往無感於事物組成元素的複雜,也不清楚自己
內在的感知過程。



當我們耳中聽到海浪,其實聽見的是一個「整體」(見萊布
尼茲《人類理解新論》)。這個「整體」是由無數個拍打在
沙灘的浪花所組成,而浪花又是由其中所有水滴的聲響匯聚
而成。這就是為什麼看似簡單的現象其實非常複雜。聽海,
我們聽見的不是每朵浪花,也不是每一點水滴的聲響;浪花
多一朵或少一朵,我們都察覺不到。浪濤是由這些聽不見的
微小聲響所組成。然而,聽不見不代表沒聲音。要是每一朵
浪花都默默無聲,我們根本聽不到海浪,因為沈默加上沈默
還是沈默。

這就是知覺與微知覺(感覺不到的知覺)之間的區別。換句
話說,我們知覺了什麼並不等於我們察覺自己知覺了什麼。
海水無論輕聲細語或波濤洶湧,在我們聽來都是一個聲音,
而不是無數小浪花的雜合。人類知覺是原初感覺加工之後的
成品。海浪不是特例,我們所有意識都是如此,都是將微小
複雜的元素加以篩選統整變得簡單的結果。

也就是說,我們無論感知事物或認識自己,往往沒有察覺到
這一點區別。這項發現就是萊布尼茲哲學的核心。他的思想
主要來自對笛卡兒的批判,他和其他稍晚於笛卡兒的思想家
一樣,都希望超越這位法國哲學家。萊布尼茲同意笛卡兒的
看法,認為萬物(心靈和自然)都依循同一套邏輯與機制,
人有辦法掌握其中的法則,但他覺得笛卡兒的方法是錯的。
笛卡兒認為我們只要將一樣事物拆成我們能理解的基本組成
單位,就能了解這一樣事物,但萊布尼茲卻向我們證明了:
所有看似簡單不能再分割的事物(如海浪)都可以再拆解成
更細小的單位或元素。萬物都是由無限小的實體組成,然而
這些「趨近於零」的實體不是空無。透過「積分」,無限小
的實體就會形成我們所覺知的現實。

萊布尼茲希望用積分來解釋生物體精細、複雜而靈動的運作
機制,取代笛卡兒將生物看成簡單機器的做法,並解釋人類
情感和知覺的種種細微差異,那些在他眼中「湊在一起一目
瞭然,拆開來卻讓人困惑不解的知覺和感官印象」。



微知覺:微知覺是人的原初感覺,或稱感覺與料,構成我們
對事物知覺的基礎,但本身卻是「感覺不到」的,因為太過
微弱含混,無法被意識所察覺。萊布尼茲稱呼這樣的微知覺
為「統覺」,和我們一般有意識的「知覺」區分開來。

積分:在數學領域中,積分是無限小(趨近於零的量,例如
加速運動的瞬時速度差)的加總。萊布尼茲和牛頓同時發明
類似的數學方法,用來計算無限小量和其加總之間的關係,
也就是所謂的微分和積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