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8, 2008

自由、平等、度量衡!


原題:May8, 1790: Liberté! Egalité! Métriqué!
出處:Wired, may 8, 2008
作者:Randy Alfred

一七九零年五月八日,法國國家議會決定創立一套十進位的
度量衡系統,米制(公制)於焉誕生。

當時,巴士底監獄暴動剛息,共和國尚未成立,路易十六的
項上人頭還在,但革命已經方興未艾。「國家議會」不過是
新崛起的第三等級的自封之詞。

新制的提案人是德塔列宏主教。法國原本採行的長度單位為
吋(拇指)、呎(步幅)和噚,都比英制稍微長了大約百分
之六點六。

最早的「米」是根據鐘擺原理訂立的:週期兩秒的鐘擺擺長
即為一米。一七九三年,國家議會採納法國科學學會建議,
將一米(一公尺)定為赤道至北極距離的一萬分之一。

米制非常優美,單位轉換全都是十進位,往上用希臘字首:
deka(十)、hecto(百)、kilo(千),往下用拉丁字首:
deci(十分之一)、centi(百分之一)、milli(千分之一)
另外,一公克則定義為一立方公分(即一毫升)的水重。

一七九五年,「共和度量制」成為法國的法定系統,四年後
用鉑打造的公尺和公斤原器完成,法國開始強制實行米制,
但仍然有反革命人士堅持守舊,頑抗了數十年。

法國還採用一套模擬米制的革命曆,一個月分為三旬,一旬
十天。部份革命黨人甚至想將一天定為十小時,一小時一百
分鐘,一分鐘一百秒。一八零六年,拿破崙將曆法改回原本
的格里曆。

現行的國際單位制(SI)源自一八七五年五月廿日,各國在
巴黎簽署的「計量條約」。美國也是簽署國之一,因此立法
採行國際單位制,但民眾依然普遍沿用英制。

一九六零年,公尺定義修正為真空中氪八六原子某段橘紅光
波長的一百六十五萬七百六十三點七三倍,比舊定義精確了
一百倍。一九八三年,公尺再度重定,成為光在真空中行進
兩億九千九百七十九萬兩千四百五十八分之一秒的距離。

換算成反革命人士的單位,就是三十九點三七吋。



德塔列宏主教 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:身為貴族和
教士階級,卻選擇支持革命,從此展開其漫長的政治生涯。
一八一五年,主教在維也納會議表現出色,是他最大的外交
成就。他也是向國家議會提議推行米制的人。

第三等級 Tiers état:法國大革命之前,社會分成三大階級,
分別是貴族、教士和第三等級(包括農人、工人和中產階級
商人)。

格里曆:即現行的公曆,由義大利醫生哲學家里利烏斯改革
儒略曆而制定,教宗國瑞十三世在一五八二年頒行。

國際單位制 Système international:又稱米制或公制,舊稱
萬國公制,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的標準度量衡單位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