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22, 2008
終結不文明(二)
原題:L'utopie de la fin de l'incivilité
出處:Le Nouvel Observateur, hors-série no59, 2005
作者:Philippe Breton
不文明是普世現象,人類社會無一倖免,或多或少都有暴力
問題,時而威脅人際互動。當然,有些社會比較暴力,有些
是「流氓社會」,有些較為和平,遠從史前時代就是如此,
美國人類學家基利在《史前戰爭》書中有明白闡釋。然而,
人類社會的區別不在於有沒有暴力,延續多久,而在於如何
解決這個根本問題。
長久以來,「犧牲」一直是人類遏制暴力的主要方法,甚至
僅此一途,也就是用一套制度化的野蠻來預防野蠻。這一點
法國歷史學家吉拉在《暴力與神聖》裡說得很明白。此外,
以「榮譽」為嚴格規範,藉此消弭私刑報復,也是許多人類
社會的註冊商標,直到現代依然可見,東南歐的阿爾巴尼亞
便是一例。
民主制誕生之前,伯羅奔尼撒人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,因此
希臘悲劇對這一類遏制暴力的方法著墨甚多,劇裡經常傳達
一個看法,私刑報復有時會造成更大的問題,引發族裔之間
無止盡的仇殺。舊約也有類似的見解,出埃及記裡的「以眼
還眼」就是著名的比例原則,主張受害多少報復多少。
從我們幾乎一無所知的舊石器時代到當代西方歐洲,從美洲
到亞洲,人類社會提出各式各樣的方法,試圖化解來自社會
內部、破壞日常生活的暴力,更別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毀滅
部份區域的大小戰爭。
人類的「好戰」是不文明的主因,這樣的特質是無法改變的
人類本性,還是我們可以期望有朝一日找到一種特別的生活
方式,讓社會免於暴力?正是在這一點上,我們應該辨明:
大部分嘗試遏制暴力的方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,唯有將人道
轉化成社群的具體生活方式,這樣的烏托邦才能根絕暴力。
西方社會面對暴力問題,提出了一個原創的解答,核心概念
可以上溯古希臘,稍後由古羅馬人定了名,也就是「公民權
civilitas」。這套處方跟所有烏托邦理想一樣,否定「天性
宿命論 fatum」,將人的命運放回人的手上。人群間的暴力
不再是必然之惡、神降的宿命,而是文化和社會問題,因此
能夠轉化、解決。人群間的暴力從此成為「不文明」,我們
開始冀望一個更文明的社會。
繼續閱讀:終結不文明(三)